全国客服热线:

惠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发布时间: 2017-02-27 16:42:35来源:东江时报

  昨日,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专题讲话,就如何推动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迈进进行部署。

  去年, 我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制定出台了《惠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及“三去一降一补”五大行动计划,取得初步成效。陈奕威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补”,而且还要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发力。下来,我市要重点抓好那些方面的工作呢?

  成绩单

  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去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主线,制定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去降补”

  “去降补”取得实在成效。234户全市刚性考核关停企业已全部出清。商品房库存面积由2015年底的1665万平方米减少至2016年底的1008万平方米,住宅去化周期缩短为4.5个月左右。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0.95%,比年初下降0.6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涉企税费减免政策基本落实,全年为企业减负103.7亿元。全年投入154亿元推进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

  ■稳增长

  稳增长取得实在成效。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2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3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61元,增长11.3%,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居全省第五位,呈现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良好态势。

  ■调结构

  调结构取得实在成效。“2+2+N”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形,石化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8%,汽车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6%,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59.3%和42.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9%。

  ■强动能

  强动能取得实在成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潼湖生态智慧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大幅提升;大力实施“高企培育行动计划”,全市高企存量数、入库数分别达466家、464家,增长82.7%、184%;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实现倍增,孵化面积增长80%;成功引进双聘院士4名、省创新创业团队3个,全市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646人。

  供给侧

  1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

  年底实现国有特困企业基本出清

  抓好234家国有关停企业后续人员安置、资债处置等工作,年底实现国有特困企业基本出清;加强落后产能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要积极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水平,扩大优质产能供给。

  去库存

  着力化解问题楼盘积压库存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供地结构和节奏、规划引导、资金流向、市场预期、住房保障等多方入手,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房地产去库存力度,严控新增库存,加大库存紧张区域供应节奏,确保市场供应需求,着力化解问题楼盘积压库存,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从严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房地产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去杠杆

  研究制定我市降低企业杠杆率实施方案

  加强金融监管和监测预警,严格防范金融风险;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我市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级贷款额度向惠州倾斜,加大政银企合作对接力度,落实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三个不低于”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降成本

  研究出台我市降成本举措

  在严格落实国家、省有关降成本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我市降成本举措,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政务效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各类“隐形成本”。

  补短板

  加快推进“两港三网”建设

  加快推进“两港三网”建设,着力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的短板,更好地满足群众交通出行、信息消费等需求;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天然气主干管网、城镇供水工程、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全面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美丽乡村・清水治污工程,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突出抓好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

  突出“八大抓手”,深入实施“海绵行动”,主动承接吸纳深圳创新产业和创新要素“外溢”,加快提高惠州创新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平台构建计划”,突出抓好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区基础设施和已签约的一大批引领型项目落地,努力打造惠州创新发展“智核”。

  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创新要素聚集能力。

  全力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

  狠抓重大科技项目和科研机构落地建设,全力推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基础工程设施非开挖技术研究院、广东IMEC研究中心、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项目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努力成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重要支撑。

  加快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

  落实“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和“科技孵化器倍增计划”,加快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承办好“科交会”,推动更多高校创新成果在广东乃至全国产业化,力争年内高企总量突破700家、孵化器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打造珠三角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

  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大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强化创新发展智力支撑。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出台促进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培育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

  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创造性,擦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品牌。

  全面落实各类创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做好科技统计工作,确保全面准确反映我市科技投入等创新发展情况。

  3 着力振兴发展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是扩大高端供给的根本途径,是稳定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我市提出坚持招商选资不放松,围绕培育壮大“2+2+N”现代产业体系,紧盯上市公司、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等,主动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高端产业“外溢”,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引领型产业项目,引进建设一大批制造业项目,着力提高制造业投资占比,不断蓄积发展动能。

  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

  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

  加大“机器换人”力度

  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企业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普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60亿元以上。

  继续实施“企业成长计划”

  继续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整合“惠28条”“新惠42条”,制订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和“三高”企业加快发展,鼓励扶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着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快国家鞋材及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支持企业培育商标品牌和名牌产品,努力打造“百年老店”。

  4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观光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种养,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打响“惠州生产”系列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推进高标农田和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5 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

  加快推进高中免费教育

  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供给,启动实施第三个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高中免费教育,提高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打造卫生强市健康惠州,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智慧医疗,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待遇水平,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满足基层群众就医保健需求。

  大力推进县镇、镇村“两个一体化”,每个县城建设一所以上的三甲医院,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一所二甲医院,其他镇建设一所一甲医院,巩固提高村级卫生站建设水平,全面推广中医馆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供给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供给体系,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做好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加快就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孤儿养育、城镇“三无”人员等供养标准,完善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

  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村务,完善基层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丰富基层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需求侧

  要用好需求侧管理重要工具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

  抓项目落地 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

  确保“十三五”末实现“三个半小时”目标

  突出抓好今年230项市重点项目和2013年以来新立项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特别是中海炼化二期、太平岭核电、TCL模组一体化、信利二期等重大引领型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加快以“两港三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一年一条以上高速公路建成、一年一条轨道交通动工,确保“十三五”末实现“三个半小时”目标(所有乡镇半个小时都能上高速、所有县(区)半个小时都能到市区、全面融入穗深港惠“半小时生活圈”)。

  抢抓省加快“五大干线机场”建设的机遇,按照“新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惠州机场建设,尽快实现旅客吞吐量100万、500万、1000万的目标。

  推进第三个30万吨码头建设,确保1000万吨调和油项目、200万吨煤炭配送中心项目如期投产,惠州港尽快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抓消费升级 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加快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深入开展“惠货全国行”“网上行”“全球行”,办好2017年中国手机创新周及第六届云博会,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

  加快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不断发掘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发展健康养生、文娱体育、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和智能家居、网络信息等新兴消费,大力推行绿色消费。

  坚持开放合作 进一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

  稳定拓展欧美传统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鼓励优秀企业“走出去”,开辟新兴市场;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

  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落实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有关安排(CEPA),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立足深莞惠经济圈(3+2),服务全省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与周边城市的规划对接、交通互联、创新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同标,重点推进深惠汕百里滨海现代产业带和深莞惠河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建设,深入加快产业共建,提高惠州发展水平,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地区加快发展。

  加快外贸转型发展,着力培育一般贸易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和新功能,提高一般贸易比重。

  完善相关改革配套

  加快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重点突破,又要完善相关改革配套,以更好地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效。

  标签: ,
0
伙伴行产业地产顾问机构首创"顾问策划+招商落地"产业园区全程服务模式,为开发区、产业园投资开发商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定位策划、招商代理、园区运营顾问服务。服务方案备索。合作咨询热线:4000781099转1001
称呼: 电话: 项目所在地:
关于我们|求租求购|业主委托|园区全程服务|分站加盟|广告报价|留言反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 www.zhaoshang800.com 中工招商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119 粤ICP备15009343号
产业地产、工业地产、产业地产资讯、工业地产资讯,尽在中工招商网     客服电话:全国 4000781099转1001    站长统计